中国博物馆

文博考古论衡

  • 主编导语: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新谈与新径

    <正>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为确保藏品的价值鉴别、安全保存及有效利用,通过科学方法和规范程序对藏品进行系统性管理的专业活动,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业务工作。围绕藏品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能实现、原则方法与运作规律的学问就是藏品管理学,它是博物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最具“博物馆”本质特征的一门分支学科。藏品管理学以系统性、科学化的管理机制为依托,通过藏品的征集入藏、分类定级、建档保存、库房养护、信息整合等全流程操作,既包含对藏品物质本体的自然属性研究,又涵盖其社会属性解析,涉及人文科学(考古学、目录学)、自然科学(材料科学、光学工程)与社会科学(管理学、知识产权法)的深度交叉融合。

    2025年02期 No.167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博物馆藏品的“实”与“真”——作为博物馆学思维活动对象化的博物馆藏品

    宋向光;

    博物馆藏品是取自自然界的自然物和人工物,是具体的实物,是博物馆业务要素。“博物馆藏品”也是博物馆工作的主要术语和博物馆学核心概念,是博物馆学研究者认知和理解博物馆藏品的条件和规定的思维活动的对象化。博物馆藏品物质本体是客观实存,作为思维活动的对象化的博物馆藏品是藏品的自然本性、社会本质、社会关系和人认识藏品的思维活动的集合体,是人所认识的博物馆藏品“真实”。

    2025年02期 No.167 4-1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中国博物馆藏品管理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尤越;吕苗苗;曹明成;

    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资源,其涵盖范畴和管理理念随国际博物馆定义调整及社会需求转变不断扩展。当前,中国博物馆藏品数量持续增长,藏品管理也出现了新趋势,但仍面临发展不够均衡、制度建设滞后、制度执行欠规范、专业性急需提升等挑战。应从优化藏品管理制度、夯实基础工作、技术赋能藏品管理、提升藏品管理队伍能力等方面推进,以实现藏品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支撑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

    2025年02期 No.167 11-1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6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新形势下藏品管理领域主要问题分析与治理实践——以南京博物院盘库建档项目为例

    巢臻;王奇志;

    新时代博物馆职能转型对藏品管理提出系统性治理需求。藏品管理作为核心业务,其内涵外延随环境变革深度重构,既要破解历史遗留的信息断层问题,又需应对变革过程中的安全与效率挑战。立足综合治理视角,系统剖析藏品管理业务在藏品定义标准、信息管理、安全监督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痛点,结合南京博物院盘库建档实践及思考,从理念更新、制度完善、流程监管和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构建多维度协同综合治理框架,为推进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参考建议。

    2025年02期 No.167 19-27+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的数字化:现实意义与研究路径

    郑霞;王依然;

    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的数字化是博物馆在数字时代的核心工作,不仅能实现藏品管理与研究在工具层、数据层和价值层的深度协同,还能通过知识生产、流程再造以及决策优化促进博物馆业务的模式升级。为进一步推进藏品管理与研究工作的数字化进程,博物馆可构建“基础梳理、需求剖析、策略生成、价值活化、验证反馈”为基本逻辑的研究路径,以助力博物馆的价值实现。

    2025年02期 No.167 28-35+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使命下的藏品预防性保护

    马瑞文;高震;

    博物馆作为非营利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致力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并逐渐形成了以“三大任务”为主要内容的自身可持续发展使命。在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使命影响下,作为博物馆重要职能的藏品预防性保护工作,需要统筹“文物风险、经济成本、开放利用、资源环境”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藏品预防性保护绿色路径,支撑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使命的践行。

    2025年02期 No.167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博物馆学研究

  • 以地方为导向——日本博物馆学关于地方问题的三次表述

    王思渝;于晖;

    日本博物馆学在与“地方”有关的议题上经历过三次较为集中的表达。20世纪20—30年代的“乡土博物馆”强调了对乡土的综合研究、乡土实物与实地的教育功能、以及“城乡”关系下“乡”的重要性;20世纪后半叶的“地域博物馆”在继承以住民为中心、强调综合性等特征的基础上,带有了更强对“县”的重视;伊藤寿朗的“地域博物馆论”则更突出三型博物馆的划分以及住民关系的客体化。这样的三次表达能为我国发展以地方为导向的博物馆提供启示,推动我们转化视角、发掘地方力量以及反思教育思想。

    2025年02期 No.167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博物馆集群教研融合的发展趋势与实践策略——以史密森尼学会等知名博物馆集群为例

    芦季苇;朱雯文;

    国际博物馆集群正在通过整合教育和研究资源,加快构建以受众为中心的博物馆实践范式。通过梳理博物馆集群教研融合的关键概念和研究趋势,并基于美国史密森尼学会、英国科学博物馆集团、加拿大Ingenium集群、德国莱布尼茨研究博物馆集群四个代表性案例开展分析,提出当前国际博物馆集群教研融合的实践策略:一是调整顶层战略和组织架构,设立便于资源统筹的专业部门;二是以科研项目驱动教育实践,实现知识生产与传播闭环;三是利用数字化转型契机进一步促进教研融合。基于分析,提出未来博物馆以教研融合促进实践创新和范式转型的发展建议。

    2025年02期 No.167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叙事赋能遗产活化——工业遗址博物馆展览叙事研究述略

    赵桂玲;

    通过对工业遗址博物馆展览叙事研究现状的梳理,可以发现国外研究以批判性视角解构宏大叙事、重构参与叙事,考量以工业遗址为基础的展览叙事实践与集体记忆、意识形态和商业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并不断探索叙事与技术的融合路径。国内研究虽借鉴国外经验、总结叙事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叙事方法,但尚未形成体系。未来应重视理论建构问题,基于工业遗址博物馆特殊性总结方法论体系,并加强实证研究构建适用于中国本土的叙事策略。

    2025年02期 No.167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博物馆实践

  • 基于品牌建构视角的博物馆“造节”现象探析

    冯毅;

    近年来,博物馆通过“造节”活动实现品牌建构与升级,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实践。研究发现,博物馆“造节”有效助力品牌定位的差异化、品牌管理的动态优化、品牌产品的复合供给及品牌传播的立体化,显著提升公众参与度与社会影响力。对于存在的主题泛化、同质化及商业化过度等问题,提出文化主导、公益普惠、专业创新的原则。研究为博物馆突破传统运营模式、增强品牌可持续性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2025年02期 No.167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7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基于SLAM技术的遗产地博物馆AR导览系统研究——以故宫博物院为例

    黄墨樵;张雨辰;王晓楠;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已经有众多文博机构正在尝试在观众导览服务中采用AR导览技术。但是,由于在遗产地博物馆中,遗址、建筑遗存等不可移动文物展品的特殊性,更加需要突出空间元素感知,并结合隐蔽区域的可视化以及价值阐释、虚拟复原、叙事路径引导等方面的AR导览开发。本文就基于SLAM技术的AR导览系统开发,以故宫博物院为例,选择考古遗址和建筑遗存两类遗产地博物馆特有的不可移动文物展品为对象,进行实例分析,证明基于SLAM技术的AR导览能够有效提升观众对于考古遗址、古建筑遗存等不可移动文物展品的空间感知和信息获取能力,有效提升观众参与感和参观整体体验,验证AR导览相关技术在遗产地博物馆观众参观服务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25年02期 No.167 7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9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博物馆呈现中华文明精神的时代价值和传播路径创新

    王霞;

    对博物馆与中华文明精神传播的关联进行分析,解读博物馆呈现中华文明精神的传播价值,并从互动智慧、文化故事以及科技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博物馆呈现中华文明精神创新传播的理念,进而实现国内创新传播的有效路径,以期为致力于提升传播品质的博物馆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5年02期 No.167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博物馆空间设计视角下中国式设计与国际化表达的路径研究——以北京奥运博物馆空间设计为例

    王博;

    北京奥运博物馆是全方位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热情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中国奥运主题特色展馆,是彰显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形象,世界唯一双奥之城、国际化首都北京城市形象的国际化传播窗口,是连接40余座世界奥林匹克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文章基于空间设计的角度,以新质化、系统性改造升级的北京奥运博物馆为研究对象,聚焦其立足北京、面向国际的总体定位,通过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展馆的策展理念和空间设计方法,探索北京奥运博物馆以空间形态塑造“中国式设计、国际化表达”的中国特色设计创新路径,为新时代博物馆展陈形式提供新的方法论启示。

    2025年02期 No.167 9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2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文旅融合视域下洛阳古墓博物馆的转型与重生

    杨蔚青;周海涛;朱世伟;郑文;

    洛阳古墓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古墓葬专题博物馆,建馆30余年后,由于基础设施老化、陈列展览陈旧而逐渐失去吸引力。2020年开启的洛阳古墓博物馆整体提升工作,在研究文旅融合的时代特征基础上,探索当代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以更好地保护、展示、传播历史文化遗产为目标,围绕文物保护、陈列更新、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工作。洛阳古墓博物馆重新开放后,通过开展多种适应文旅发展需求的活动,成为广受欢迎的文化场所。

    2025年02期 No.167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4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综述与评价

  • 评《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第一、二辑)

    杨玲;

    <正>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策展作为连接展览内容与观众认知的纽带,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导、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第一、二辑(以下简称“丛书”)宛如一扇窗,系统展现了当代博物馆策展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为专业人士与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策展的宝贵资源(图1)。

    2025年02期 No.167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6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馆校协同:全球视野下“博物馆的未来”路径探索

    孔达;

    2024年12月,“博物馆的未来”——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委员会亚太分会2024年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会议吸引了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近七十位代表参会,围绕博物馆与城市协同发展、高校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等主题进行演讲与讨论。面对快速城市化、文化形态多样、发展资源有限等问题,参会代表探讨了协同发展、融入社区、活态传承、制度创新、科技赋能等路径的意义。这对于思考当下“博物馆热”、及博物馆行业未来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博物馆与高校携手探讨“博物馆的未来”,为践行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出表率。

    2025年02期 No.167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2025年普利兹克中美博物馆高级人员对话与交流项目述要

    杨希彦;

    <正>一、项目概况(一)基本信息中国博物馆协会与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联合发起的“普利兹克中美博物馆高级人员对话与交流项目”系列活动于2025年3月15日至19日在美国纽约和芝加哥两市举办。项目旨在落实双方签署的合作备忘录,通过高层对话、学术研讨与实地考察,深化中美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展览策划及学术研究等领域的系统性合作(图1)。

    2025年02期 No.167 122-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9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国博物馆》2025年征订启事

    <正>《中国博物馆》(Chinese Museum)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以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研究水平、培育博物馆学人为己任。自2017年起,已连续3次入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博物馆事业”类核心期刊,4次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最受欢迎期刊”。

    2025年02期 No.167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