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颖双;
博物馆顺应时代变化,角色不断转变,逐步从可持续性、可及性等维度采取措施参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故宫博物院始终关注观众的实际参观需求,力图为观众提供优质的参观环境与服务体验。基于此,故宫博物院从“零废弃”视角出发,探索基于环境行为学分析观众行为以科学布局环卫设施,通过绿化废弃物再利用营建人文生态园林景观、调动博物馆“零废弃”中的关键行动者、在线下线上渠道探索“零废弃”,旨在提升整体环境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与“零废弃博物馆”目标,为文博行业提升环境品质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2025年03期 No.168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庞雅妮;谷朝旭;
“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于2025年5月推出的一场原创大展。通过展览主题提炼、叙事逻辑梳理和展览意义构建三个层次的详细介绍,给业界同行提供一个考古学成果转化为博物馆展览的实践参考。
2025年03期 No.168 68-7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4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郭子莉;
以故宫博物院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两个展览为研究对象,从策展理念和展示形式两个角度展开分析,探讨通过博物馆展览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及其影响。未来同类展览可通过多元化叙事、国际合作与在地化平衡,以及社会参与的扩展进一步提升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2025年03期 No.168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8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李晋芳;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热度持续上升,但大部分博物馆仍普遍面临传播效能的挑战。立足作者在法国吉美博物馆传播部门的访学经历,结合理论研究、实践观察和访谈,梳理法国博物馆传播的理念演变及特点,并以2024年吉美博物馆“中国年”为案例,分析其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法国博物馆善于通过整合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公共广告及数字化创新,扩大传播范围,增强公众认同与国际影响力。
2025年03期 No.168 83-93+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9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王静;
1984年,韩国颁布《博物馆法》,旨在规范博物馆运营并促进文化传承,但因注册标准严苛、资金不足等问题,实际效果有限。1991年该法被废除,由《博物馆和美术馆振兴法》取代。新法通过放宽注册、分类管理、税收减免等振兴措施,直接推动了韩国博物馆数量的增长,强化了博物馆终身教育职能,促进了博物馆人才专业化发展。随着《博物馆和美术馆振兴法》的修订,博物馆相关扶持政策力度加大,立法目标逐渐多元化,进一步释放了博物馆的活力。
2025年03期 No.168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黄志华;
本文分析了湖南博物院近几年观众调查数据,深入研究观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态度。探讨观众的参观动机、对博物馆功能的理解、对展览和教育活动的评价等多个方面,揭示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影响观众认知与态度的因素,旨在为湖南博物院及其他博物馆的运营发展提供参考,以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水平。
2025年03期 No.168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