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

文博考古论衡

  • 学习贯彻《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要求,提升博物馆事业发展质量(笔谈)

    李耀申;陆建松;王晓毅;蔡淋;

    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重要论述,为博物馆事业的前行照亮了道路。一方面,博物馆凝聚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大力支持与热切期盼;另一方面,博物馆也面临着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特别筹划了本期笔谈,围绕贯彻《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要求,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的主题进行交流,也真诚希望广大博物馆同仁通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奋发有为,推动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2025年03期 No.168 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第七次博物馆运行评估(一级馆)初步报告

    艾静芳;顾婷;杜晓玲;

    中国博物馆协会于2025年2月至5月完成了第七次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中参评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评估工作。评估成绩见证了我国博物馆事业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的整体上升趋势,并凸显了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等时代特点。

    2025年03期 No.168 17-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2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博物馆学研究

  • 中西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起源比较研究

    乔欐景;

    西方人类学博物馆根植于15—19世纪殖民扩张,通过“异文化”收藏构建了以社会进化论为基础的文化分级体系,博物馆展示成为殖民统治的合法化工具。相比之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起源于近代民族危机与国家构建的双重背景,民国时期的博物馆建设虽屡经战乱但兼具救国图存和学术研究双重目的,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以民族平等团结为核心的展示叙事。中西方博物馆在历史起源、理论基础和社会功能上的鲜明差异,反映了不同文明背景下知识生产与文化传承的差异性,为理解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的历史使命与当代转型提供了学术参照。

    2025年03期 No.168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视域下博物馆伦理的实践演进与时代价值

    杨瑾;

    博物馆伦理是由管理者、从业者及相关利益者的职业行为准则所支持的一系列原则规定,确保博物馆能够保持机构属性并实现使命目标。我国博物馆伦理以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为最大公约数,根植于中华传统美德,生成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和中国传统伦理的有机结合,经过了马克思主义伦理观、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等不同发展阶段,在新时代具有形塑、赋能和拓构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2025年03期 No.168 36-41+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国际语境下博物馆职业伦理准则内在结构与内容探究——基于三个博物馆伦理准则的文本分析

    张峥;

    21世纪以来,博物馆在构建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包容、塑造公民身份、思考集体认同等方面的重要社会作用日益凸显。对博物馆职业伦理准则进行修订与完善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美国博物馆联盟、英国博物馆协会以及国际博物馆协会现行版本的职业伦理准则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三个伦理准则的制定主体、文本结构、文本内容等维度展开比较分析后发现,三者在内部管理、外部社会关系、藏品管理和业务活动等核心议题上既呈现尊重自然与文化遗产、强调公共利益至上等共性原则,也因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差异存在具体侧重。基于此,结合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国特色博物馆职业伦理体系的构建路径应该是: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本土化准则、提升从业人员伦理意识、促进公众参与和监督、加大学术研究支持力度,以及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2025年03期 No.168 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博物馆语境下沉浸体验的概念解析

    潘攀;

    沉浸体验是一种人们通过身体感官与环境交互而产生的增强感知心理重建。近年我国博物馆中流行以激活公众沉浸体验为目的的原创展览或展陈改造,是体验经济在博物馆领域的体现。通过从理论层面剖析沉浸体验概念,可确认身体、环境、心理是构成沉浸体验的基本要素,激活多感官、促进交互协作、设计环境反馈是决定沉浸体验效果和程度的关键变量。“沉浸”一词指向精神领域,“沉浸式展览”“沉浸式陈列”等表述均模糊了概念边界。沉浸体验既不等同于心流理论,也非绝对依赖数字技术的虚拟体验。概念的重新审视和深入解读有助于突破当下沉浸体验展览同质化、娱乐化、高成本等问题,开拓在博物馆中实现和增强沉浸体验的新思路。

    2025年03期 No.168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3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博物馆实践

  • “零废弃”视野下的故宫:提升环境品质策略初探

    魏颖双;

    博物馆顺应时代变化,角色不断转变,逐步从可持续性、可及性等维度采取措施参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故宫博物院始终关注观众的实际参观需求,力图为观众提供优质的参观环境与服务体验。基于此,故宫博物院从“零废弃”视角出发,探索基于环境行为学分析观众行为以科学布局环卫设施,通过绿化废弃物再利用营建人文生态园林景观、调动博物馆“零废弃”中的关键行动者、在线下线上渠道探索“零废弃”,旨在提升整体环境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与“零废弃博物馆”目标,为文博行业提升环境品质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2025年03期 No.168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主题、叙事与意义——“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的内容策划

    庞雅妮;谷朝旭;

    “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于2025年5月推出的一场原创大展。通过展览主题提炼、叙事逻辑梳理和展览意义构建三个层次的详细介绍,给业界同行提供一个考古学成果转化为博物馆展览的实践参考。

    2025年03期 No.168 68-7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4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展示与阐释——以“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展为例

    郭子莉;

    以故宫博物院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两个展览为研究对象,从策展理念和展示形式两个角度展开分析,探讨通过博物馆展览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及其影响。未来同类展览可通过多元化叙事、国际合作与在地化平衡,以及社会参与的扩展进一步提升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2025年03期 No.168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8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博物馆传播效能提升策略研究——以法国吉美博物馆为例

    李晋芳;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热度持续上升,但大部分博物馆仍普遍面临传播效能的挑战。立足作者在法国吉美博物馆传播部门的访学经历,结合理论研究、实践观察和访谈,梳理法国博物馆传播的理念演变及特点,并以2024年吉美博物馆“中国年”为案例,分析其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法国博物馆善于通过整合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公共广告及数字化创新,扩大传播范围,增强公众认同与国际影响力。

    2025年03期 No.168 83-93+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9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韩国博物馆立法演变及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影响

    王静;

    1984年,韩国颁布《博物馆法》,旨在规范博物馆运营并促进文化传承,但因注册标准严苛、资金不足等问题,实际效果有限。1991年该法被废除,由《博物馆和美术馆振兴法》取代。新法通过放宽注册、分类管理、税收减免等振兴措施,直接推动了韩国博物馆数量的增长,强化了博物馆终身教育职能,促进了博物馆人才专业化发展。随着《博物馆和美术馆振兴法》的修订,博物馆相关扶持政策力度加大,立法目标逐渐多元化,进一步释放了博物馆的活力。

    2025年03期 No.168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观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态度——基于湖南博物院观众调查研究

    黄志华;

    本文分析了湖南博物院近几年观众调查数据,深入研究观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态度。探讨观众的参观动机、对博物馆功能的理解、对展览和教育活动的评价等多个方面,揭示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影响观众认知与态度的因素,旨在为湖南博物院及其他博物馆的运营发展提供参考,以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水平。

    2025年03期 No.168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综述与评价

  • 以展为笔,绘就文化强国建设新画卷——第22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推介活动述评

    杨玲;

    <正>刚刚结束的第22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推介活动,以161个展览申报而创新纪录,入围项目涵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东中西部地区均有涉及,申报单位涉及中央系统和省市县等不同层级;展览题材包括历史考古、文化艺术、人物纪念、自然科技等多种类型。经过初评筛选,有46项入围终评,包括36项境内展览,10项出入境展览。经过激烈的角逐,6个展览获得特别奖,10个获得精品奖,21个获得优胜奖,9个分别获得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和入围奖。

    2025年03期 No.168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数据驱动:人工智能时代博物馆智慧化转型实践与趋势

    张喆;

    2025年中国博协登记著录专委会主办的“智慧博物馆学术交流研讨会”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数据驱动下的博物馆智慧化转型路径。基于全国博物馆智慧化调研,与会专家从藏品登记著录、智能管理、观众服务、文化创意等维度,系统阐述转型实践。研究揭示数据要素在博物馆智慧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支撑性、战略性作用,分析了不同层级、类型博物馆协同发展模式与标准化建设路径,为“人工智能+文博”实践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03期 No.168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博物馆与公信力构建:2025年美国博物馆联盟年会参与者的多维思考

    林苗苗;代雪晶;刘婧雨;

    美国博物馆联盟年会暨博览会(简称“AAM年会”)于2025年5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主题为“博物馆与信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中国博物馆和文博企业赴美参会,并与美国博物馆联盟共同策划主办“中美博物馆交流对话活动”。通过深度参与此次年会的主旨发言、圆桌讨论,中国学者、博物馆从业者得以深入了解AAM年会的组织、策划与执行,交流、分享双方的经验与成果。基于此次国际参会体验,结合多年的中国博物馆工作思考,观察判断当下博物馆发展宏观趋势,提出针对性的分析,供博物馆领域同仁参考。

    2025年03期 No.168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1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中国博物馆》2025年征订启事

    <正>《中国博物馆》(ChineseMuseum)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以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研究水平、培育博物馆学人为己任。自2017年起,已连续3次入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博物馆事业”类核心期刊,5次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最受欢迎期刊”。

    2025年03期 No.168 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下载本期数据